13573123888

400-999-2268

新闻中心

智慧医疗-助力实现主动健康

浏览次数:2022年08月10日

“智慧医疗”正成为医疗产业与大健康领域确定性的变革方向。 

首先,是来自国家政策层面的强力牵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形成体医结合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纲要》更是把“推动健康关口前移,深化体卫融合”放在了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突出位置,强调要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第二,是来自国人普遍的健康需求提升愿望。伴随生活水平提升、工作压力加大,以及餐饮、睡眠等生活节奏不规律,国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持续提升与年轻化趋势已经引发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2019年中国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6.74%和44.26%,大约国人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推算心血管病现患人数3.3亿,其中脑卒中1300万、冠心病1139万、心衰890万、房颤487万、下肢动脉疾病4530万,高血压达2.45亿 ...... 

触目惊心的数字背后,既需要国家顶级政策的牵引支持,也同样需要各行业企业的联手努力,尤其是中国科技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跨界共创,推动实现“健康运动、全时监测、预防前置、科学诊治”。这样一个巨大的“新万亿”市场,也是技术革新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实现“体医融合”的必由之路。 

体医融合的痛点与难点 

“体医融合”是围绕疾病防治为核心,弥补健康服务链关键环节的断裂状态,以研究群体化及个体化运动处方为手段,为生命全周期提供健康运动和医疗保障各要素的创新实践。 

慢性病防治一直是中国医疗行业的一大难题,尤其是我国人口基础庞大,并且呈现老龄化趋势,患者在普遍缺乏慢病预防知识的同时又更倾向于三甲医院问诊。带来的结果是,患者在医院外缺乏专业的慢病管理指导,容易被各种非规范性营销活动“洗脑”带来身体和财产的双重损害。在医院端则带来了大量医疗资源重复占用、患者依从性相对比较差、医患联接成本高、院外管理难落地等诸多问题,同时又难以针对慢病的特点进行长期准确的跟踪监测。 

因此,慢病防治已成为行业普遍认同的“体医融合”最有效实践突破领域。但其本身又面临运动健康与专业医学“跨界”带来的一系列技术、标准、设备、数据打通与统一服务难题。这也是如今很多行业企业、医疗机构与政府监管部门共同推动“体医融合”从理念到实践落地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 从1.0到4.0,智慧医疗是这样炼成的
下一篇: 公卫查体一体机在公共卫生服务中应用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