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3123888

400-999-2268

新闻中心

“互联网+”的健康大数据系统,形成全新的医疗服务体验

浏览次数:2022年08月22日

下面的情况对很多人来说并不陌生:生病去一家医院治疗,当没有明显效果时便换到另一家医院。这时,却常常被告知在原来医院的检查不“算数”,需要重新再做一次。

如此,从县区医院到省市医院,不得不在各个医院重复检查、反复折腾。造成这一不合理状况的原因,除了利益诉求和信任问题,还在于各个医院间确实存在着数据鸿沟。医疗大数据则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没有连续性的病患健康大数据,不仅重复检查在所难免,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医疗模式也难以真正成型。

因为仅根据独立的身体指标而没有对体征数据的系统综合分析,很难在线上准确地判断病情病因。另一方面,检查和治疗的不足或者过度都不利于病人的身体健康,也有可能加重病人的经济负担。根据相关的调查,同一个病患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时,常常会得到不同的诊治康复方案,而这些方案的效果和成本差异很大。相反,通过大数据技术,医生可以获得病人的体征数据、费用数据、疗效数据等多方面的医疗大数据信息,并基于对这些数据的系统综合分析,为病患制定出最佳的临床诊治方案,从而免去了病人重复检查的麻烦、降低了医疗费用,为病患带来了全新的医疗服务体验。

另外,当前的可穿戴智能健康设备能够在数年时间里连续监控用户的身体状况,一些防水性强的设备甚至在用户洗澡时都不用摘掉,真正实现了无间断全天候的健康监管。这既为人们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警提供了有效的防控路径,也使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能够精准掌控自身病情,大大降低了意外事件发生的概率。我国目前有1亿多位的高血压患者,同时还有大约相同数量的潜在高血压人群。如果这2亿多人都穿戴上“高血压手环”之类的健康智能产品,当血压达到临界值时及时提醒本人或主治医生,那么就能有效规避意外事件的发生。而且,从大健康产业发展来看,数量庞大的病患群体也为高血压健康管理和相关的可穿戴智能产品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当然,大数据对传统健康产业的颠覆需要可穿戴产品在技术上稳定合格,以及大数据综合管理平台的构建和有效运作。

如此才能全天候采集用户的体征数据,并通过对各项生理数据的整合分析为用户提供及时精准的健康管理和疾病预警。具体来看,大数据在优化医疗服务体验、改善公众健康监管以及丰富人们的医疗健康知识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第一,健康大数据的互联互通,能够使医院以及医生摆脱对医疗设备的依赖性。未来,当开放共享、互联互通的健康大数据系统建立起来时,人们也许只要凭借一张身份证就可以在全国任何医疗机构就诊,而医生也能够从中看到病人从出生开始时的所有医疗检查与就诊信息。第二,健康大数据系统改善了对公众健康的监控,提升了公共卫生部门对重大疫情的防控能力与水平。通过全国范围的电子病历数据库,公共卫生部门能够及时检测出传染病,实现对疫情的快速响应和全面防控,从而有效控制疫情范围、降低感染概率;同时,借助健康大数据平台管理系统,公共卫生部门还可以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疫情信息和健康咨询,提升人们的健康管理意识,降低传染病感染风险。第三,健康大数据还丰富了普通民众的医疗健康知识,让人们对疾病的病因有着更深入专业的了解。疾病的发生都有相应的病因病理,可能是基因缺陷,也可能是环境或者不良生活习惯所致。在传统医疗模式中,医院和医生只是根据病人的具体病症开出治疗方案、解除病症,而很少向病人解释发病的内在病因病理,即便有也多是普通人难以理解的专业性解释。健康大数据系统不仅能够为病人提供所咨询疾病的治疗方案,还会根据个人的具体信息帮助人们搞清楚疾病产生的原因,从而实现更优质的健康管理,有效预防疾病发生,让人们获得更健康的生活。 欧美等发达国家往往比较注重对日常生活工作中人们健康数据的采集分析,以便为人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健康监管和疾病预警,而不是等到病发时才开始检查化验和收集分析健康数据。 

心脏病是当前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人们也总能在日常生活中听到一些人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由于心肌梗塞或心脏病而猝死。而通过大数据系统对心脏病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天候实时性监测,并对积累的心率和心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就能够实现及时预警,从而大大降低病人猝死的概率。美国用了4年时间投入700亿美元才最终建立了统一的全民医疗大数据系统,而我国面临的困难更为复杂,全民健康大数据平台的构建任重道远。但不管怎样,健康大数据是“互联网+”时代深化我国医疗改革、优化公众医疗健康体验、重塑健康产业的必然选择。而且,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的发展普及也为覆盖范围更广的健康大数据系统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上一篇: 健康管理一体机,助力健康管理数智新生态!
下一篇: 基层卫生服务迎来“智慧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