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随访设备主要针对的患病群体包括以下几类人群:
1. 已确诊的慢性病患者
常见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肾病、脑卒中康复患者等。
需求:需长期监测生理指标,辅助医生调整治疗方案,预防并发症。
2. 老年群体
特点:多病共存、行动不便、认知功能下降,依从性差。
需求:通过远程监测设备减少医院往返,家属或医护人员可实时掌握健康动态,及时干预。
3. 术后或康复期患者
例如:心脏支架术后、关节置换术后、肿瘤放化疗后患者。
需求:持续监测康复指标,评估恢复效果,预防复发。
4. 高风险但未确诊的亚健康人群
特点:有家族遗传史、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等高危因素,处于疾病前期。
需求:通过设备早期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5. 偏远或医疗资源匮乏地区患者
困境:交通不便、医疗条件有限,难以获得规律随访。
需求:通过可穿戴设备或远程监测工具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管理,突破地理限制。
6. 需长期服药或调整治疗方案的群体
例如:需调整胰岛素剂量的糖尿病患者、服用抗凝药物的心血管患者。
需求:通过数据反馈优化用药方案,避免过量或不足。
7. 精神疾病或认知障碍患者
例如: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患者。
需求:通过智能设备监测行为模式、用药依从性,辅助家庭照护。
设备类型与应用场景
家用监测设备:如智能血压计、动态血糖仪、睡眠呼吸监测仪。
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手环、贴片式传感器。
远程管理平台:数据自动上传至云端,供医生分析,结合AI算法预警异常。
慢病随访设备通过持续、便捷的监测手段,帮助患者实现自我管理,同时为医生提供决策依据,尤其适用于需长期干预、行动不便或医疗资源不足的人群,提升慢病管理的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