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 HIS 系统的检查检验模块中,异常预警是通过规则设定、数据监测、预警触发和处置反馈等一系列机制来实现的,具体如下:
1、设定预警规则
指标阈值设定:根据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为各项检查检验指标设定正常参考范围。例如,成年人空腹血糖的正常范围一般设定为 3.9 - 6.1mmol/L,当检测结果超出或低于此范围时,系统会认为可能存在异常。
逻辑关系设定:除了单个指标的阈值,还会考虑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例如,在血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等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如果白细胞计数升高,同时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显著升高,而淋巴细胞百分比降低,可能提示存在细菌感染,系统会根据这种逻辑关系进行综合判断和预警。
时间序列设定:对于一些需要动态观察的指标,会设定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规则。比如,患者的某项肿瘤标志物在连续几次检查中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即使当前数值仍在正常范围内,系统也可能发出预警,提示医生关注患者病情变化。
2、实时数据监测
数据采集:HIS 系统通过与检查检验科室的仪器设备、信息系统建立的数据接口,实时采集患者的检查检验数据。这些数据包括检查项目、检测结果、仪器状态等信息,为异常预警提供数据基础。
数据传输与存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 HIS 系统的数据库中进行存储。数据库会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索引,以便系统能够快速查询和分析数据,为实时监测和预警提供支持。
数据分析:系统按照设定的预警规则,运用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对实时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例如,通过对比当前检测结果与历史数据、正常参考范围以及相关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3、预警触发与通知
预警触发:当系统分析发现数据满足预警规则时,会立即触发预警机制。预警可以分为不同的级别,如轻度、中度和重度预警,根据异常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例如,某项检验指标轻度超出正常范围可能触发轻度预警,而指标严重超出正常范围或出现多个指标同时异常等情况可能触发重度预警。
通知方式:系统会通过多种方式将预警信息通知给相关医护人员。常见的通知方式包括声音提示、弹出窗口提示、短信通知、电子邮件通知等。例如,在医生的工作站电脑上,当有新的异常预警时,会弹出窗口显示预警信息,同时伴有声音提示,确保医生能够及时注意到。对于一些紧急的预警信息,还会通过短信或手机应用推送的方式通知医生,以便医生即使不在工作站旁也能及时获取信息。
4、预警记录与跟踪
记录预警信息:系统会自动记录每次预警的详细信息,包括预警时间、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检验项目、异常指标及数值、预警级别等。这些记录可以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也有助于医院对检查检验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跟踪处理结果:医护人员在收到预警信息后,会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处理。系统会跟踪医护人员对预警的处理过程和结果,例如医生是否对患者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调整了治疗方案等。通过对处理结果的跟踪,可以了解预警的有效性和临床实际应用效果,为后续优化预警规则和完善系统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