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随访系统通常通过以下方式对随访信息进行审核与反馈:
一、审核方式
1、自动审核
逻辑校验:系统依据预设的逻辑规则,对录入的随访信息进行自动检查。比如,对于血压值、血糖值等数据,会检查其是否在合理的生理范围内;对于日期格式,会检查是否符合规范。若数据不符合设定的逻辑,系统会立即提示错误信息,要求随访人员进行修正。
必填项检查: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联系方式)、病情关键指标(如疾病诊断、症状变化)等设置为必填项。若随访人员未填写这些必填内容,系统会阻止信息提交,并提示相应的必填项缺失信息,确保关键信息无遗漏。
2、人工审核
专职审核: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专职审核人员,对随访信息进行逐份审查。审核人员会依据慢病随访的规范和要求,仔细检查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合理性。例如,检查病情描述是否清晰准确,治疗方案的调整是否符合医学逻辑,患者的生活方式改变与病情是否具有关联性等。
抽查审核:除了专职审核外,还会采用抽查的方式进行审核。上级主管或质量控制人员会定期从已完成的随访信息中抽取一定比例的记录进行审核,以评估随访工作的整体质量。这种抽查审核可以发现一些系统性的问题或常见的错误,以便及时进行整改和培训。
二、反馈方式
1、即时反馈
系统自动反馈:对于自动审核中发现的问题,系统会立即向随访人员弹出提示框,告知具体的错误信息和修正要求。例如,当录入的血糖值超出正常范围时,系统会提示 “您录入的血糖值异常,请核实后重新录入”,随访人员可当场进行修改,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2、定期反馈
审核报告反馈:专职审核人员或抽查审核人员在完成一定周期的审核后,会生成详细的审核报告。报告中会总结该周期内随访信息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常见的数据录入错误、信息缺失的项目、不符合规范的描述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审核报告通常会以邮件、系统通知或会议汇报等形式反馈给随访团队或个人。
面对面沟通反馈:对于一些较为复杂或重要的问题,审核人员会与随访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反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详细地解释问题所在,确保随访人员理解并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同时,随访人员也可以在沟通中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困难,与审核人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3、跟踪反馈
问题整改跟踪:在反馈问题后,系统会对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随访人员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审核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后的信息再次提交审核。系统会记录问题的整改过程和结果,以便随时查看整改的进度和效果。
质量持续改进:通过对多次审核反馈结果的分析,总结随访工作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薄弱环节,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或优化随访流程,以实现随访信息质量的持续改进。例如,如果发现多个随访人员在某一疾病的症状描述上存在不规范的情况,可组织相关的培训课程,统一规范症状描述的标准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