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务人员对慢病随访系统的接受程度会受到系统自身特性、医务人员自身情况、组织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体如下:
1、系统特性
易用性:如果系统界面设计复杂、操作流程繁琐,需要医务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适应,就会降低他们的接受程度。相反,简洁直观、操作便捷的系统更易被接受。
功能完整性:系统功能是否能满足基层医务人员在慢病随访中的实际需求至关重要。如能涵盖患者信息管理、随访计划制定、数据统计分析、医患沟通等功能,且具备智能提醒、风险评估等实用功能,会提高医务人员对系统的接受度;若功能缺失或不完善,可能导致医务人员仍需借助其他方式完成工作,从而影响对系统的认可。
稳定性:系统若经常出现卡顿、死机、数据丢失等问题,会严重影响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对系统的信任度,降低接受程度。稳定运行的系统才能让医务人员放心使用。
兼容性:系统需要与基层医疗机构现有的其他信息系统,如电子病历系统、检验检查系统等兼容,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否则,医务人员可能需要在多个系统之间切换,重复录入数据,这会增加工作负担,影响对慢病随访系统的接受。
2、医务人员自身因素
计算机操作技能:计算机操作水平高的医务人员更易接受和掌握慢病随访系统,而对计算机操作不熟悉的人员可能会因担心无法熟练使用系统而产生抵触情绪。
对信息化的认知和态度:对信息化技术持积极态度、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慢病随访工作重要性的医务人员,会更主动地接受和使用慢病随访系统;反之,若对信息化技术存在偏见或缺乏了解,认为传统随访方式更可靠,就可能对系统接受度较低。
工作习惯: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随访工作习惯,如使用纸质病历记录、人工电话随访等,可能使医务人员对新的随访系统产生一定的排斥心理,需要一定时间来适应新的工作模式。
3、组织环境因素
培训支持:如果医疗机构能提供充分的系统培训,包括系统功能讲解、操作演示、实际案例练习等,并且在使用过程中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会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系统,提高接受程度。
管理支持:医疗机构管理层对慢病随访系统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也会影响医务人员的接受度。若管理层积极推动系统的使用,制定相关的激励措施,如将系统使用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会促使医务人员更积极地接受和使用系统。
工作压力:基层医务人员工作普遍较为繁忙,若引入慢病随访系统后,不能有效减轻工作负担,反而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如数据录入繁琐、系统操作耗时等,可能导致他们对系统产生抵触情绪,接受程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