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3123888

400-999-2268

新闻中心

开展针对慢病随访系统的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时,如何评估活动的效果?

浏览次数:2025年04月23日

评估针对慢病随访系统的安全意识教育活动效果,可从知识测试、行为观察、问卷调查、系统数据统计等方面入手,多维度综合评估患者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行为改变。具体方法如下:

1、知识测试

设计测试问卷:在教育活动前后分别进行知识测试。问卷内容涵盖慢病随访系统安全的各个方面,如密码安全、隐私保护、识别网络风险等,题型可包括选择题、判断题、简答题等。例如,设置问题 “以下哪种行为可能导致您在慢病随访系统中的个人信息泄露?A. 在公共网络上登录系统 B. 定期更换密码 C. 不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

对比测试成绩:通过对比活动前后患者的测试成绩,直观了解患者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变化。如果平均成绩有显著提高,说明教育活动在知识传授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2、行为观察

直接观察:在患者使用慢病随访系统时,安排工作人员在旁观察,记录患者的操作行为,如是否按照教育内容正确设置密码、是否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被他人窥视等。

远程监测:利用系统的日志功能,监测患者的登录行为、数据访问操作等,查看患者是否有改进不安全行为,如是否减少了在非安全网络环境下的登录次数。

3、问卷调查

满意度调查:活动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患者对教育活动的满意度,包括对活动内容、形式、讲解人员等方面的评价。例如,设置问题 “您对本次慢病随访系统安全意识教育活动的内容是否满意?A. 非常满意 B. 满意 C. 一般 D. 不满意”。

反馈意见收集:询问患者对活动的改进建议,了解患者认为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或改进,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类似活动。

4、系统数据统计

安全事件统计:对比教育活动前后系统中与安全相关的事件发生频率,如账号被盗用、数据泄露风险事件等。如果安全事件明显减少,说明活动对提高患者安全意识、减少安全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

功能使用统计:分析患者对系统安全功能的使用情况,如密码修改频率、数据备份操作次数等。若这些数据有所增加,表明患者对系统安全功能的重视程度和使用能力有所提升。

5、长期随访

定期回访:在教育活动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通过电话、短信或线上平台对患者进行定期回访,了解患者在实际生活中对慢病随访系统安全知识的运用情况,以及是否遇到过安全问题,观察患者的安全意识是否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追踪行为变化:观察患者在长期使用慢病随访系统过程中的行为变化,看是否能够持续保持良好的安全习惯,如是否长期保持定期更换密码、谨慎点击链接等行为,以评估教育活动的长期效果。

上一篇: 如何对患者开展针对慢病随访系统的安全意识教育活动?
下一篇: 医务人员如何使用慢病随访系统开展定期回访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