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务人员要准确记录和传输慢病随访箱的数据,需要掌握数据录入、核对、存储以及传输等环节的正确方法,以下是具体介绍:
1、数据录入
准确填写患者信息:在测量前,打开慢病随访箱的数据记录界面,首先录入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确保这些信息准确无误,因为它们是识别患者身份和进行后续随访的重要依据。
详细记录测量数据:使用随访箱中的各种测量设备完成测量后,将具体的测量数据准确录入相应的项目中。例如,血压测量结果要分别记录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数值;血糖测量要注明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血糖,并记录具体的血糖值;心电图测量如果有异常情况,要详细描述或上传心电图图像。对于一些需要多次测量的数据,如血压在不同时间的测量值,要按照时间顺序依次记录清楚。
标注测量时间和地点:每次测量都要准确记录时间,精确到分钟,以便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趋势。同时,记录测量地点,如患者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这有助于分析数据时考虑不同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2、数据核对
及时自查:录入数据后,立即进行自查,仔细核对录入的信息与实际测量结果是否一致,有无遗漏或错误的地方。如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定期复查:定期(如每周或每月)对已录入的数据进行复查,特别是对于一些关键数据和变化较大的数据,要重点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存储
本地存储:确认数据准确无误后,将其存储在慢病随访箱的本地存储器中。有些随访箱可能使用存储卡或内置硬盘来存储数据,要定期检查存储设备的剩余空间,避免因空间不足而导致数据无法保存。当存储空间不足时,可考虑删除一些已备份或无用的数据,或者更换大容量的存储设备。
备份存储:为防止数据丢失,应定期将随访箱中的数据备份到其他存储介质上,如移动硬盘、U 盘或医院的服务器等。备份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般建议每周或每两周进行一次备份。备份后,要检查备份数据的完整性,确保能够正常恢复和读取。
4、数据传输
设置传输参数:根据医院或上级医疗平台的要求,在慢病随访箱的设置界面中正确配置数据传输参数,包括传输方式、服务器地址、端口号、用户名和密码等。确保传输参数设置准确,否则可能导致数据无法成功传输。
选择传输时间:尽量选择网络信号稳定的时间段进行数据传输,避免在网络繁忙或信号较弱时传输,以免出现数据中断或丢失的情况。例如,可以选择在工作日的非高峰时段,如上午 10 点 - 11 点或下午 3 点 - 4 点进行传输。
监控传输过程: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密切关注随访箱的传输进度提示信息,查看数据是否正在正常传输,以及传输是否完成。如果出现传输错误或中断的情况,根据提示信息查找原因,如网络故障、设备故障等,并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如重新连接网络、重启设备等,然后重新进行数据传输。
确认接收情况:数据传输完成后,及时与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或上级医疗平台进行确认,查看数据是否已成功接收且完整无缺。可以通过登录相关系统,查看数据的接收记录和状态,或者与平台管理人员联系,确认数据的接收情况。如发现数据接收有问题,要及时与技术支持人员沟通,查找原因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