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3123888

400-999-2268

新闻中心

患者自身因素如何影响慢病随访设备的测量精度?

浏览次数:2025年05月09日

患者自身的生理状态、身体特征及疾病状态等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慢病随访设备的测量精度,具体如下:

1、生理状态

运动:剧烈运动后,人体的血液循环加快,心率、血压等指标会明显升高,此时若立即使用慢病随访设备测量,得到的结果会高于正常静息状态下的数值。例如,使用智能手环测量心率,运动后心率可能达到 120 - 150 次 / 分钟甚至更高,而在安静状态下,正常成年人的心率一般在 60 - 100 次 / 分钟。

情绪:情绪激动、紧张、焦虑等会使人体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等生理变化。以血压为例,情绪紧张时,血压可能会升高 10 - 20mmHg,使用血压计测量时就会得到偏高的数值。

睡眠: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可能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心率等指标异常。如睡眠不足时,血压可能会出现轻度升高,心率也可能会加快,影响测量的准确性。而且在睡眠中进行一些生理指标测量时,如使用睡眠监测设备,如果睡眠姿势不当,可能会压迫身体,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影响测量精度。

2、身体特征

肥胖:肥胖患者通常上臂围较大,使用常规袖带式血压计时,袖带可能无法完全包裹上臂,导致压力分布不均匀,测量的血压值往往偏高。另外,肥胖患者的皮下脂肪较厚,会影响一些通过皮肤表面测量的设备的准确性,如体脂秤通过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体脂率时,由于脂肪组织的电阻特性与其他组织不同,肥胖患者的测量结果可能误差较大。

水肿:存在水肿症状的患者,身体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液体潴留。当使用一些接触式测量设备时,如测量血压时,水肿可能会影响袖带与手臂的贴合程度,使测量结果不准确。同时,对于通过皮肤测量的一些指标,如使用血糖仪采血时,水肿部位的血液成分可能被稀释,导致测量的血糖值偏低。

3、疾病状态

心血管疾病: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和泵血功能可能异常,导致心率、血压等指标不稳定。例如,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不规则,使用心率监测设备时,可能会因设备算法无法准确识别而出现测量误差。此外,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脏功能下降,外周血液循环障碍,测量血压时可能会出现血压偏低的情况,但这并不一定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真实病情,因为可能存在组织灌注不足等因素影响测量结果。

内分泌疾病:以糖尿病为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波动较大,且可能伴有周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会影响患者对疼痛、温度等感觉的敏感性,在使用血糖仪采血时,可能因感觉不灵敏而导致采血深度不够,血量不足,影响测量结果。血管病变会使肢体末端血液循环不畅,使用一些需要通过血液循环来测量指标的设备时,如测量血氧饱和度的指夹式血氧仪,可能会因局部血流灌注不足而使测量值偏低。

肾脏疾病:肾脏疾病患者可能出现水钠潴留、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进而影响血压、体重等指标的测量。水钠潴留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且血压升高,此时测量的体重和血压值不能单纯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还受到水钠潴留的影响。同时,肾脏疾病引起的电解质紊乱,如血钾、血钙等异常,可能会影响心脏的电生理活动,使心电图检查结果出现异常,干扰医生对患者心脏功能的准确判断。

上一篇: 慢病随访设备的测量精度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下一篇: 慢病患者的哪些身体特征会影响到慢病随访设备的测量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