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73123888

400-999-2268

新闻中心

医院HIS系统是如何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管理的?

浏览次数:2025年03月25日

医院 HIS 系统对患者基本信息的管理主要包括信息的录入、存储、更新、查询和安全管理等方面,以下是具体介绍:

1、信息录入

门诊患者:患者在门诊挂号时,工作人员会通过 HIS 系统的挂号模块录入患者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部分医院还支持患者通过自助挂号机自行录入信息,或通过医院微信公众号、APP 等平台提前注册并录入个人信息,挂号时只需关联相关信息即可。

住院患者:在办理住院手续时,住院处工作人员会进一步完善患者基本信息,除门诊录入的内容外,还可能包括患者的职业、医保类型、过敏史、紧急联系人信息等。这些信息通常是通过手动输入到 HIS 系统的住院登记模块中,也可以从门诊信息中自动提取并进行补充完善。

2、信息存储

数据库管理:HIS 系统将患者基本信息存储在后台数据库中,一般采用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如 Oracle、MySQL 等。数据库会为每个患者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号(如住院号、门诊卡号等),通过这个标识号将患者的各项信息进行关联和整合,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数据安全备份:为防止数据丢失或损坏,HIS 系统会定期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备份。备份方式可以是本地备份,将数据存储在医院内部的存储设备上,也可以采用异地备份,将数据传输到远程的数据中心进行存储。同时,还会采用数据加密技术对存储的患者信息进行加密处理,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3、信息更新

患者信息变更:当患者的基本信息发生变化时,如联系方式变更、地址变更等,患者可以到医院的相关窗口(如门诊挂号处、住院处等)告知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会在 HIS 系统中相应模块对患者信息进行修改更新。对于一些重要信息的变更,如患者姓名、身份证号等,可能需要患者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医疗信息补充:在患者就医过程中,医生或其他医护人员可能会发现患者新的信息,如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了新的过敏情况,或者发现患者有其他既往病史等,这些信息会及时录入到 HIS 系统中,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补充和完善。

4、信息查询

医护人员查询: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可通过 HIS 系统的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等模块,根据患者的标识号或姓名等信息快速查询患者的基本信息,以便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史,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例如,医生在开具医嘱时,需要查看患者的过敏史和基本身体状况等信息,就可以通过 HIS 系统快速获取。

医院管理部门查询:医院管理部门可以通过 HIS 系统的统计分析模块,对患者基本信息进行查询和统计分析,了解医院的患者流量、患者来源分布、疾病谱等情况,为医院的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例如,医院管理者可以通过查询不同时间段内的患者住院人数、病种分布等信息,合理安排医院的床位和医疗资源。

5、信息安全管理

用户权限管理:HIS 系统通过设置不同的用户角色和权限,对患者基本信息的访问和操作进行严格控制。只有经过授权的医护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才能在其权限范围内查询和修改患者信息。例如,医生只能查看和修改自己负责患者的信息,而护士则只能进行与护理工作相关的信息操作。

审计与监控:HIS 系统会对所有涉及患者基本信息的操作进行审计和记录,包括操作时间、操作人员、操作内容等。通过审计日志可以追踪信息的变更过程,一旦发现异常操作,能够及时进行调查和处理,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保密。

上一篇: 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模块对医疗行业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下一篇: 医院HIS系统的信息更新是如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