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基本信息查询功能在 HIS 系统中的设计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查询入口设计
多模块入口:在 HIS 系统的多个功能模块中设置患者基本信息查询入口,方便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根据自身工作场景快速查询。例如,在挂号收费模块,工作人员可通过专门的查询按钮进入患者基本信息查询界面,以便在挂号或收费时快速获取患者相关信息;在医生工作站和护士工作站也设有相应入口,方便医护人员在诊疗和护理过程中随时查询患者信息。
快捷方式与导航栏:为常用的查询功能设置快捷方式,如在系统桌面或工作界面的固定位置设置快捷图标,用户点击即可快速进入查询页面。同时,在系统的导航栏中明确设置 “患者信息查询” 选项,下拉菜单中可细分不同的查询方式或分类,便于用户根据需求选择。
2、查询方式设计
(1)精确查询
身份证号查询:以患者的身份证号码作为唯一标识进行精确查询是最常用的方式之一。身份证号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用户在查询界面输入患者完整的身份证号码,系统即可快速准确地调出该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详细内容。
住院号 / 门诊号查询:对于已经在医院进行过挂号或住院登记的患者,系统会为其分配唯一的住院号或门诊号。工作人员输入相应的号码,也能精准查询到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就诊记录。
(2)模糊查询
姓名查询:考虑到可能存在同名患者的情况,系统设计支持模糊查询。用户输入患者姓名的部分字符,系统会列出所有匹配该字符的患者信息列表,用户可进一步根据其他条件如性别、年龄等进行筛选,以找到准确的患者信息。
部分信息组合查询:用户可以根据已知的部分信息进行组合查询,如输入患者的姓名和出生日期的部分信息,或者姓名和联系方式的部分信息等,系统会根据这些条件进行模糊匹配,缩小查询范围,提高查询的准确性和效率。
3、查询结果展示设计
信息整合展示:将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整合展示,通常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身份证号等)、联系方式(如电话号码、家庭住址等)、医保信息(如医保类型、医保卡号等)以及既往病史、过敏史等重要医疗信息。这些信息以清晰的表格或卡片形式呈现,方便用户查看和浏览。
关联信息展示:除了基本信息外,查询结果还会关联展示患者的相关就诊信息,如挂号记录、住院记录、检查检验报告、医嘱信息等。通过点击相应的链接或标签,用户可以进一步查看详细的就诊明细,全面了解患者的就医情况。
分页与排序功能:当查询结果较多时,系统提供分页功能,每页显示一定数量的记录,方便用户浏览。同时,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字段对查询结果进行排序,如按照就诊时间、姓名首字母等顺序进行排列,以便快速找到所需信息。
4、查询权限设计
角色权限分配:根据不同的用户角色设置相应的查询权限。例如,医生具有查询本科室患者详细信息的权限,包括基本信息、诊疗信息等;护士可以查询所负责病房患者的基本信息和护理相关信息;挂号收费人员只能查询与挂号、收费相关的患者基本信息。
分级授权管理:对于一些敏感信息或高级别的查询功能,实行分级授权管理。如医院管理人员可能具有查询全院患者信息的高级权限,但需要经过严格的身份验证和授权流程;而普通医护人员则只能查询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患者信息,以确保患者信息的安全和隐私保护。
5、查询历史记录与缓存设计
查询历史记录:系统会自动记录用户的查询历史,包括查询时间、查询条件、查询结果等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查询历史记录功能快速找到之前的查询记录,方便再次查看或对比相关信息。同时,查询历史记录也有助于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审计和追溯。
缓存设计:为了提高查询效率,系统会对常用的患者信息进行缓存。当用户再次查询相同信息时,系统可以直接从缓存中获取数据,而无需再次从数据库中读取,从而减少查询时间,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不过,缓存数据会根据一定的策略进行更新,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