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 HIS 系统检查检验模块预警规则调整的安全性,需要从人员管理、系统技术、制度流程等多方面着手,形成一套完整的保障体系。以下是具体的措施:
1、人员管理方面
严格的权限控制:如上述内容,明确不同角色的权限,通过角色 - 权限矩阵进行精准授权,仅开放其工作所需的最小权限集。例如,医生工作站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与临床应用相关的微调,而不应具有修改系统底层参数的权限。
定期的权限审查:定期检查用户权限,确保权限分配与员工当前职责相符,及时调整或收回离职、调岗人员的相关权限。
安全培训与教育:对涉及预警规则调整的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使其了解安全政策、操作规程以及潜在的安全风险,提高安全意识。例如,培训内容可包括如何防止因误操作导致规则错误,以及泄露系统信息的危害等。
2、系统技术方面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 HIS 系统包括预警规则相关的数据进行备份,备份可采用全量备份与增量备份相结合的方式。一旦出现规则调整失误或系统故障,能够快速恢复到之前的正常状态。
访问控制与认证:强化系统的访问控制机制,采用多因素认证方式,如用户名、密码加验证码,或指纹识别、数字证书等,确保只有授权人员能够访问和调整预警规则。同时,对访问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发现异常访问及时阻断并报警。
数据加密:对存储在系统中的预警规则数据以及在网络传输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数据被窃取或篡改。例如,采用高级加密标准(AES)等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系统更新与维护:及时更新 HIS 系统的软件版本,修复安全漏洞,同时对系统硬件进行定期维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减少因系统故障导致的安全风险。
3、制度流程方面
审批流程:建立严格的预警规则调整审批流程,任何调整申请都需经过相关负责人的审核批准。例如,检验科室管理员提出的规则调整申请,需经本科室主任和临床信息系统管理部门审核,确保调整符合临床和管理要求。
操作记录与审计:系统自动记录所有对预警规则的调整操作,包括操作时间、操作人员、修改内容等详细信息,形成审计日志。定期对审计日志进行审查,以便及时发现违规操作或异常行为,并进行追溯和处理。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因预警规则调整导致的系统故障、数据错误等情况,明确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人员,确保能够快速响应和解决问题,降低对医院正常医疗工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