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专注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智能化研发 !
慢病随访箱通过标准化数据采集、智能化校验、动态化监测与医患协同管理四大核心机制,系统性降低因数据不完整、信息滞后或人为误差导致的误诊风险。
一、标准化数据采集:消除信息碎片化
1、全流程结构化记录
覆盖关键维度:患者基本信息、症状描述、体征数据、用药记录、生活方式。
示例:高血压患者随访时,系统自动关联其既往用药史,避免遗漏药物相互作用信息。
2、多模态数据整合
设备互联:集成血糖仪、血压计、心电仪等设备,自动同步测量结果,减少手工录入错误。
影像与文本融合:支持上传检查报告、病历照片,并通过OCR技术提取关键文本信息。
二、智能化数据校验:拦截错误与矛盾信息
1、实时逻辑校验
规则引擎:内置医学知识库,自动检测数据矛盾。
示例:
患者自述“未服用降压药”,但血压记录为110/70 mmHg,系统提示“需核实用药情况”。
血糖值与胰岛素剂量不匹配,触发警报。
2、历史趋势分析
动态基线:基于患者历史数据建立个体化参考范围,识别异常波动。
示例:糖尿病患者过去3个月空腹血糖均值为7.8 mmol/L,若本次检测为15.0 mmol/L,系统标记为“需紧急干预”。
三、动态化监测:捕捉病情演变信号
1、高频次数据采集
家庭自测+院外监测:患者居家使用随访箱定期测量,医生可远程查看长期趋势。
案例:通过连续7天血压监测,发现患者夜间血压骤升,提示需调整用药时间。
2、预警阈值个性化
分层管理:根据患者风险等级设置不同预警阈值。
示例:
高危患者:收缩压≥160 mmHg时触发红色预警。
中危患者:收缩压≥150 mmHg时触发黄色预警。
四、医患协同管理:提升诊断决策质量
1、双向信息同步
患者端:通过随访箱屏幕或APP查看历史数据、医生建议,学习疾病管理知识。
医生端:在电子病历系统中整合随访箱数据,结合院内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2、AI辅助诊断支持
风险预测模型:基于患者数据预测并发症风险。
用药推荐:根据患者特征推荐最优药物组合,减少试错成本。